液压支架立柱防护套伸缩卡顿故障的解决方法
浏览次数:30发布日期:2025-09-22
液压支架是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核心支护设备,立柱防护套作为立柱的 “防护屏障”,可防止煤渣、粉尘、污水侵入立柱缸体,保障立柱伸缩灵活。若防护套出现伸缩卡顿故障,会导致立柱升降受阻,影响支架支护效率,甚至引发立柱磨损、漏液等连锁问题。针对故障根源制定科学解决方法,是保障液压支架稳定运行的关键。
第一步:故障诱因排查,精准定位问题根源
解决卡顿故障前需先明确诱因,可通过 “外观检查 + 动态测试” 初步判断:停机后观察防护套外观,若表面有明显变形、撕裂或褶皱,可能因碰撞、挤压导致结构损坏,影响伸缩;检查防护套与立柱缸体、活柱的连接部位,若卡箍松动、螺栓脱落,会使防护套偏移,伸缩时与立柱壁摩擦卡顿;动态测试时启动立柱升降,观察防护套卡顿位置 —— 若底部卡顿,多为防护套底部与缸体连接处有杂物堆积;若中部卡顿,可能是防护套内部粘连或支撑骨架变形。此外,需检查立柱升降速度是否均匀,若立柱本身因液压系统故障(如阀组堵塞、油量不足)导致升降缓慢,也可能被误判为防护套卡顿,需排除液压系统问题后再聚焦防护套。
第二步:针对性清理与结构修复,消除卡顿障碍
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对应处理措施:若为杂物堆积导致卡顿,需先将立柱降到底部,用高压水枪(或压缩空气)清理防护套表面及连接处的煤渣、粉尘,再拆解防护套底部卡箍,用毛刷清理防护套内部残留的煤泥、碎屑,确保内部无堵塞;若防护套出现轻微变形或褶皱,可手动调整防护套位置,用热风枪(井下需符合防爆要求)对褶皱部位轻微加热,使其恢复平整,避免伸缩时与立柱摩擦;若支撑骨架(部分防护套内置金属或塑料骨架)变形,需更换新骨架,重新固定后确保防护套伸缩时骨架能同步顺畅支撑,无卡顿卡点。
第三步:连接部位优化与防护增强,预防故障复发
修复卡顿故障后,需对连接结构进行优化,降低复发概率:重新紧固防护套上下端卡箍,选用防松螺栓固定,确保卡箍与立柱贴合紧密,无松动偏移;在防护套与立柱缸体的接触部位涂抹专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减少伸缩时的摩擦阻力,同时形成防护膜,延缓杂质附着;对于井下粉尘浓度高、环境恶劣的工作面,可在防护套外部加装耐磨防尘罩,进一步阻挡煤渣撞击,保护防护套结构完整性。此外,需检查相邻支架是否存在位置偏移,避免支架间碰撞挤压防护套,若有偏移需及时调整支架间距。
第四步:试运行验证与日常维护,保障长期稳定
故障处理后启动立柱进行多次升降试运行,观察防护套伸缩是否顺畅,无卡顿、异响;停机后再次检查防护套连接部位是否牢固,内部是否有新的杂物堆积。日常维护中需将防护套检查纳入液压支架定期巡检,每周清理防护套表面杂物,每月检查卡箍紧固状态与润滑情况,发现轻微变形、卡顿前兆及时处理,避免故障扩大。
综上,液压支架立柱防护套伸缩卡顿故障的解决需遵循 “排查 - 修复 - 优化 - 维护” 的流程,针对性消除杂物、结构变形、连接松动等问题,同时强化日常防护,才能确保防护套长期发挥作用,保障立柱及液压支架的稳定运行。